EATC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3|回复: 0

订单延迟成交,到底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2679

主题

5162

帖子

3万

积分

交易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34
发表于 2022-8-25 1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延迟性,是交易者向成交系统提交订单和收到通知之间的响应时间。等待成交时间(Hold Time)通常用来形容自主延迟(discretionary latency), 即流动性提供商在系统延迟之外自主延长时间, 以决定成交或拒绝订单。这个时段也被视为“最后观望”时间窗。

其实,等待成交时间/自主延迟其实只是成交延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比较最后观望和实价流动性时必须全面比较成交延迟的其他各个组成, 才能客观地比较各自的交易成本。

总来的说, 成交延迟有三部分:

系统性延迟: 处理交易时系统必须运行的时间, 包括网路信息来回时间、订单通过交易前风险控制系统、撮合引擎循环时间和其他系统性延迟。

尾部延迟: 每种系统性延迟的成因也会有独特的市场震盪, 网路、运作系统或应用层面的。此外, 平台容量限制也会造成尾部延迟, 包括在市场公布重要新闻加大系统负荷而引致订单阻塞。

自主延迟: 任何额外加在订单被执行前的时间。

每部分延迟涉及的时间和因素都不同。系统性延迟可以由硬件或软件限制造成;尾部延迟可以由市场波动或者平台容量所致;自主延迟的原因是流动性提供商(LP)基于自己的判断,而造成订单成交时间延长,例如客户对市场的影响、现时市场情况或自身利益。


在单子错误的时候(例如保证金不够),系统在3-4毫秒之内返回信息给客户,这个就是系统性延迟;但在拒单或者成交单的时候,成交时间延长为80毫秒左右,同时显示了两个高峰,其中第二个超过100毫秒之后才做反应是在英国退欧投票期间看到的。很明显, 自主性延迟是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长的。因为这个是“最后观望”平台自身增加的,以控制订单是否成交,所以这个也是在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中最具争议的。

简单理解就是, LP设置的自主延迟越长, 对交易者越不利 – 交易者被持单的过程中不能交易的时候就失去了重新下单的机会,从而造成机会成本。根据历史数据统计,等待LP确认成交时间成本(100毫秒)保守估计为25美元/百万美元, 最高可达336美元/百万美元。而这个成本不是线性的, 首10毫秒的成本就佔了总成本的60%。

而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被持单的时间越长,交易者的订单信息就越容易被披露和被滥用,可能引发一系列“交易前对冲”甚至是“超前交易”的问题。这对交易者来说是就更加不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本站|法律声明|Archiver|小黑屋|support@ea198.com|EATC ( 桂ICP备2022005787号 )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擅自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双方不受法律保护!社区内展示内容,均为网友自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社区无法全面监控由第三方上传至社区的资源,因此不保证资源的合法性、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等。您下载时,同意自行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社区内的资源,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社区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社区无关,您下载后须在24个小时之内进行删除。如果您喜欢该内容,请支持正版。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